DOE (Design Of Experiment) 實驗計劃法 和Minitab

記得10 多年前剛開始流行「田口式」時,開始讀變量分析、多變量分析…,對於各種統計學的分佈、學理以及演算,複雜得不得了,只有一個心得:「太難了,讀了又忘,天生不是讀統計學的料!」,多年來在職場,只要碰到了有人作DOE 或是田口式,開始追問時,發現多半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究竟DOE 背後的理論基礎,實非凡人所能解。這也使它一直蒙上神秘的面紗,有人拿著這個工具招搖撞騙,但解不了問題;有人只知要求別人作DOE,卻不知道其中原理及真諦。感謝2008 年同事Tony(陳台榮), Mark(鄧江揚), Dave(陳萬福) 分別研究新程式Minitab 並分享,讓我溫故知新,對DOE 有更深的認識。

 

DOE 分為兩個階段的實驗:第一階段的實驗是為了找出顯著因子,第二階段實驗的目的是針對顯著的因子,找出其工作區間;最終的數據再利用多變量分析(ANOVA) 來找出各因子的關連性和貢獻度,作為量化的參考。

 

至於分析結果的運用,則是看如何接近目標值,讓變異的量變小。

 

說來簡單的幾句話,就是DOE 的要訣。至於以往畏之如虎的計算,感謝現今有了Minitab 等應用程式,或是擅用Excel 等工具,作起來較之於數十年前,真是方便太多了。我們可以把節省下的時間和資源來分析原因、讓計劃作的更周延。

 

當然DOE 不是適用於所有企業、產業。目前只知在製程開發上(如晶圓代工的良率),它的效果最為明顯,這也是「田口式品質工程」為何在製造業風光,而在其他行銷、服務業卻鮮為人知的緣故。

 

當然DOE 既然是高等的品質工具,要用它就得先熟知常用的統計知識,要是連平均值和標準差都不知的人,得先花點工夫打好基礎,否則是無法學通的。另外兩個重要觀念,是「因子」(factor)和「水準」(Level),弄懂了這兩個定義,才能夠看得懂各設計規劃的想法和後續的分析。

 

殘差檢定殘差(Residuals)為觀察值與預測值的差,殘差越大代表推算誤差越大。ANOVA 分析它的三個特性常態性、獨立性和變異數齊一性。利用殘差圖形可檢視基本假設和模型的合理性。

當有殘差出現時,這時就要去除離群值(outlier)讓它恢復成常態分佈,此時就可用到一些如直方圖(Histogram)、機率圖(Probability plot by A-D or K-S test)、時序圖、P-value(e.g. <5%)…等工具了。自此開始 MiniTab 的下拉式清單中各種功能的運算就呈現出來了。

 

到了殘差分析後,就會觀察到主效益(main effects)和交互作用(interactions)Minitab 除了快速的把一堆數據算出各因子的主效益外,也同時算出它們的交互作用,以及它們的迴歸方程式,因此無論是只要看圖的高階決策者、要對照圖的初學者,或是可以讀、分析數據的老手,它都是個方便的工具。

 

尤有甚者,它加上了自動boc-cox 的計算,把不合理模型的數據優化(用開根號、平方、對數…);以及加上了中間值的檢定,來確認主效益和交互作用是否是線性的;…。

 

當然,要能善用DOE 這樣子較具深度理論基礎的統計方式,有賴於更多的實務經驗,目前的所知只是開端。新知進展飛快,加上學海無涯,但高興有同事共同研討長進,謹誌自勉。

 

 

本篇發表於 產業、工作上的知識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留言